书架
服从大局:和平时期中国军队对国家建设的贡
导航

二、成为两用人才

【第1/4页】

天才一秒记住【玉露文学】地址:y6go.com

●1977年12月28日,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邓小平对全军官兵提出,士兵“要学政治、学军事、学技术,还要学点数理化,学点工农业知识,学点外语。”

●人们听得都人迷了,许多带兵的难题,像冰雪见了阳光,像乌云遇到飓风,消失了。一个个俱乐部办起来了,一个个学习小组成立了,战士们笑了。

●李国亮把连队的指导员请到团里说:“今天这个会,叫穷帮穷会。团里穷,营里穷,连里更穷!所以请你们来,一起合计合计,能不能找到致富的金钥匙。”

●成为两用人才

邓小平提出培养两用人才

1977年12月28日,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邓小平对全军官兵提出:

军队干部既能在军队建设中发挥作用,到地方上也能发挥作用,打起仗来,又可以在战争中发挥作用,就能成为军队和地方都合用的干部。

士兵要学政治、学军事、学技术,还要学点数理化,学点工农业知识,学点外语。

邓小平特别强调:

今后我们军队只着眼于军队本身建设的需要是不够的,还要着眼于干部、战士转业复员到地方的需要。同时,还要使我们的干部和战士,经过训练后,既能打仗,又能搞社会主义建设。

随即,各部队根据军官和士兵的实际和需要,开展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活动。

南京军区某师、成都军区某团、济南军区某守备团、中央警卫团等,在军官和士兵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开始学习一些简单的民用技术。总政治部和这些部队所在军区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总政推广了南京军区某师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经验。总政在江苏南京市、浙江金华召开了第一次全军性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经验交流会,推广了南京军区某师和成都军区某团等部队培养两用人才的经验。

海军在舟山群岛某地也召开了培养两用人才的经验交流会,全军各大单位都派人参加。空军、北京军区等单位在会上交流了经验,全军各大单位把这一活动推向了新的高潮。南京军区某师又总结出了“军、政、文、民一体化教育训练”的经验。

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及时推广了这个师的经验,并提出:培养军地两用人才要贯彻“以军为主”、“以干部为重点”的原则。

从此,军队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坚持以军队建设需要为主,把培养两用人才工作纳入教育训练轨道之中。

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是新时期军队建设中的一个新事物,是军队为国家建设输送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很受广大战士,特别是农村籍战士的欢迎。

1977年底,邓小平高瞻远瞩地指出:

把军队办成一个大学校,使干部既学到现代战争知识,又学到现代科学知识和生产知识,还要学会做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成为军队和地方都合用的干部。

考虑到战士复员到地方工作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对战士的教育训练就要做到一兵多能。要学政治、学军事、学技术,还要学点数理化,学点工农业知识,学点外语。要使我们的干部和战士,经过训练,既能打仗,又能搞社会主义建设。

这一决策适应了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需要,受到全军官兵的衷心拥护和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

在军委和总部的统一部署下,全军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工作蓬勃开展起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培养使用军地两用人才工作不断发展。

1983年6月,邓小平高度评价了这一育人形式,欣然为这一活动题词:

大力培养既能打仗又能搞社会主义建设的军地两用人才。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相关小说推荐

1云鬓楚腰

云鬓楚腰

其他连载37万字

作者:白鹿谓霜

简介:陆则矜傲清贵,芝兰玉树,是全京城所有高门视作贵婿,却又都铩羽而归的存在。父亲是手握重兵的卫国公,母亲是先帝唯一的嫡公主,舅舅是当今圣上,尚在襁褓中,便被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