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证券机构发展的往事
——原西安证券交易中心总经理张久仲
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金融市场的发展,1991年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党组会议研究决定并下发陕银任〔1991〕6号文,任命我为陕西省金融市场主任兼陕西省证券公司总经理(正处级)。当时我任人行陕西省分行金融行政管理处副处长一职,由金融市场管理工作转变为证券业经营工作,好在这两项工作都归省行领导,我没有后顾之忧。在行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开始了筹建工作。公司开始只有4名员工,由于筹备工作繁忙,上任七个月后,我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病,住院40天,难以承担证券公司和金融市场的筹备工作,我向上级申诉后,省行党组于1992年4月改任我为省行体改办主任。
我在两年的体改办工作期间,仍围绕证券机构发展进行工作,曾先后赴深圳、上海、武汉等地考察过证券业机构的筹建和运行。1993年3月随省体改委赴美国考察了证券交易所,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发展迅速,特别是全国各地证券交易中心的建立,发展很快,因此,西安证券交易中心的建立势在必行。
1994年1月6日,省行党组研究,鉴于我身体已恢复健康,又去美国考察过证券交易所,因此,筹建西安证券交易中心的任务又交给了我,同年8月又以陕银复〔1994〕37号文,正式聘任我为西安证券交易中心总经理(法人代表)。当时参加筹备的还有范若愚理事长(退休副行长)和王新良副总、蒋德怡(顾问)及秦宏文、雷君、田健湘、侯群生、杨亚莉、刘宏安等十名同志。西安证券交易中心开始筹备时,没有场地,我们就在西安市东六路军人接待站租赁了五间简陋的房子。不管当时条件如何差,大家都在紧张的工作着,可以说,我们是受陕、甘、青、宁、新五省证券公司的委托,在黄土高原也是整个大西北的土地上,催生出这个证券交易市场的“试管婴儿”。
1994年2月9日,经过筹备与吸纳会员,立足西安,面向西北,辐射全国的西安证券交易中心,在省行后八楼大厅挂牌试营业,后于同年6月搬迁西安市钟楼邮政局三楼正式营业。可以说它是深、沪证券交易所在大西北的延伸。
到1996年,在短短的三年里,西安证券交易中心以几何级数跳跃式发展,它为陕西省的21家上市企业,为陕西省大型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提供了服务,为陕西省筹集长期资金起到了重要作用。
1994年6月,在省、市人民银行的支持撮合下,西安证券交易中心与西安证券登记公司合为一体,机构合并后,对内统一管理,由证券交易中心理事会统一领导,对外保留西安登记公司名称,不打乱原有的业务联系渠道,使原来各自分散经营登记、托管、交易、清算环节合为一体。此后,证券登记业务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曾一度在西安市青少年宫一楼西安登记公司门前,登记开户的人群排成五条长龙队,特警支队派了十几名特警维持秩序,这种拥挤热闹的场面引起各报记者和省政府领导的重视,时任副省长的贾治帮还亲自视察我们西安证券交易中心,肯定了我们工作的成绩,并说:“你们为陕西省办了一件大好事。”
1997年底,证券登记开立股东账户88万个,仅这项业务收入就达300多万元,另外,还完成了本省《陕民生》、《陕国投》、《陕长岭》等20多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录入、开户、登记、托管以及分红派息业务。1997年底共办理托管股票5亿多元,代保管债券两千多万元。
两个机构合并后,交过来的业务人员40人,加上西安证券交易中心发展的20人,总人数已达60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8人。西安证券交易中心设理事长1人,总经理1人,副总经理3人,下设六个部门:交易部、电脑部、财务部、登记部、会员部、办公室。机构壮大了,人员增加了,业务发展了,单就股票一项,1995年的交易量为108亿,1996年为290亿,1997年已达500亿;而我们西安证券交易中心数十名员工的开户登记、股票交易服务收入,1995年为105万元,1996年为270万元,1997年已达537万元。西安证券交易中心股票交易,每日沉淀在清算账面上的资金就有几个亿或十几亿,比起深、沪证券交易所的数额,或许还只是零头,但这笔钱,对陕西这样穷省的发展建设,无疑是不小的数目。
在外人眼里,我是一个十足的“大款”了,但我心里最明白:这些钱都是国家的、股民的,我的责任是保管好这些钱,使它们再生出钱来。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玉露文学【y6go.com】第一时间更新《足迹》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