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足智多谋的故事
导航

十七、弄权有术的阴谋家:刘瑾

玉露文学【y6go.com】第一时间更新《足智多谋的故事》最新章节。

十七、弄权有术的阴谋家:刘瑾

刘瑾,明朝正德元年(1506年)十月至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任司礼监大监。操纵武宗朱厚照,势倾天下,当时人称之为“站着的皇帝”。他凶狠阴险,文过饰非,消灭了无数政敌,滥改近百种制度,甚至想亲自坐一坐金銮宝殿,他的阴谋败露后,被割了3357刀后,又被用大斧劈碎骨架。

刘瑾约于正统十三年(1147年)生于杨贵妃被勒死的地方(陕西兴平县马嵬镇)的一个贫困的姓谈的人家。那时,不少作非分富贵之想的人看到宦官耀武扬威,流金淌银,便纷纷把最聪明最标致的男孩阉割——切除外生殖器或者切除睾丸,打通关节,送进皇宫,寻求“上天”的机会。景泰四年(1451年),刘瑾的父母请人阉割了这个6岁的孩子,把他卖给西安镇守太监刘顺,刘顺带他进宫去,算做自己的“名下”(新进宫的小阉者,要投拜一个老资格宦官,称做“名下”)。从此,姓谈的男孩便姓刘名瑾了。谁知道,这个伶牙俐齿的小孩儿,五六十年后,竟能驾驭皇帝,横行天下呢?细察刘瑾的政治行迹,不无可取的历史教训。

1.忍辱负重,伺机发达

刘瑾入宫不久,人们发现他伶牙俐齿,头脑灵活,便选他到钟鼓司所属的教坊当演员。钟鼓司是宦官24衙门之一,相当于唐朝的“梨园”。朝会奏乐,皇帝休息时则演杂戏、说故事、弄伎俩。封建社会,艺术界被视为下九流,宦官中的“戏子”自是下九流中的下九流,士人不屑一顾。少年刘瑾,却乐意供职其间。他是个出色的演员,成化帝很喜欢他。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感到前途茫然,常常与人打斗,发泄愤懑,40多岁时,竟打死了一个平民,多亏曹元和朱恩帮忙,挨了100大棍,小腿和屁股肉都打飞了,发配到茂陵当烧香役者。刘瑾多么盼望有一天,能像宦官王振一样,弄权作威,来平衡因没有男欢女爱家庭快乐失衡的心态呀!此后,刘瑾吸取教训,敛翼收尾,处处小心,等待时机。弘治五年(1492年)三月,年近知天命的刘瑾,被弘台帝选去东宫服侍3岁的太子朱厚照。机会难得,太子即位后,常提拔老师做尚书、大学士,还把服侍自己的太监升格晋级,言听计从,刘瑾高兴已极。日夜殷勤,托太子在掌上腿上肩上头上背上,太子聪明好奇好动,刘瑾尽力引诱他玩各种玩艺,各种各样的猫狗,各色各样的棋琴弹弓,玩累了,便讲几通历史故事——当然要惊险紧张,让太子听得如痴如醉。巴结当时中国“第一小孩”会有未来的希望,也有着一种天性——自己永远没有生儿子的可能,当爷爷的年纪哄弄小孩,不能不说是一种补充。

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初,弘治帝病入膏肓,拉住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的手,在卧榻上说:东宫聪明,好玩乐,托付你们了。第二天弘治帝去世。15岁的朱厚照即帝位,年号正德。从此,开始了他荒诞可笑又可悲可叹的16年皇帝生涯。

正德帝跟“大伴”刘瑾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即位不久,就提拔刘瑾做钟鼓司司正。快66岁的刘瑾对本职工作非常负责,同永成、张永等东宫旧伴8人,想方设法进献鹰犬、舞蹈、百戏、杂技,还特选拔色目女孩进宫,让少年皇帝每天每夜每时每刻都能享受耳目声色的鲜味异品,还常常陪化装成贵家公子的皇帝跑出宫外街坊妓楼酒馆寻欢作乐。小皇帝十分高兴,越发觉得刘瑾等人好得很。若是认真当皇帝,颇为辛苦,天不亮就得出席朝会,当面听取朝臣汇报,退朝还得批阅奏章。未成年的皇帝,还得挤出时间,听经习课以及枯燥无味的圣贤治世老调。寝宫暖席温肤、后庭的乐舞笙歌均不得享受,直到天黑才能回家——后宫。有军国大事,还得连夜处理。皇帝还是个孩子,他根本不懂“一身而系天下之安危”的含义。他玩惯了,受不了高级囚徒般的皇帝生活苦恼。他只要玩,他要超脱。这使刘瑾朦胧的政治野心渐渐明朗,他要进一步迎合皇帝,让皇帝在娱乐的高潮中给他权利和恩典。

正德元年正月,正德帝提拔刘瑾做内吕监掌印太监。这是负责宫廷陵墓修葺营造、米盐贮备、差遣采买的机构,是个有“捞头儿”的肥缺,职位类似朝廷的吏部尚书。不久又有旨下,令刘瑾总督十二团营京师驻军的司令长官,并控制最厉害的火器兵种——神机营。刘瑾庆幸,半个世纪的忍辱负重,在花甲之年,终于大权在握了。

吃素的老虎是没有的,因为,它知道肉的鲜腥。刘瑾自掌内官监,有了巨大进项,便买了犬马献给皇帝,皇帝当然高兴。他发现皇帝也是嗜钱如命的。为了进一步取得皇帝的欢心,他一边下令假传圣旨,让各地镇守太监每人献给皇帝白银万两,又在北京周围宝坻、密云、保定等处,强掠民田,广建皇家庄园300多处,派爪牙做庄头,收取租赋,辇送宫廷,供皇帝挥霍。有钱皇帝也推磨,小皇帝竟把乃父罢革太监监军的成令搁置起来,显然是刘瑾等人惑乱的结果,保住了太监制军的权力。从此刘瑾开始演起政治戏剧来。

2.哀哭过关,凶残报复

在中国历史上,宦官多数出身卑微,又久处深宫,见闻片面,只知恭维皇帝,绝不体谅民情,日近天颜,出宣诏命,一旦得势,处理问题往往偏颇,且大多善于与朝廷大臣争权。

刘瑾和高永成、谷大田等8名宦官就是颇为典型的。他们倒行逆施,掠夺民田,搜刮民财,压抑朝官,实行苛政,人们当时称他们为“八虎”。

到了正德元年6月,小皇帝已不按时上朝,连受先帝顾命的大臣也不召见,送上的奏章也久不批复,却常常不经内阁六部研究,直接下发“中旨”——皇帝命令,自然常常出错了。大臣们不能再沉默。一天,霹雳震毁郊坛(祭天的建筑物)大门,儒家学说认为这是上天震怒、警告天子的表示。趁机,大学士刘健、谢迁、李东阳率先上疏批评皇帝“与八人戏无度”,请诛“八虎”。然而小皇帝只是发了一道“禁吏民奢靡”、“谕群臣修省”的例行公文,照样“戏无度”。到了8月,刘瑾一伙又趁皇帝大婚的机会,下令南京织造皇家用罗绸,把“织造”这沉重的负担加在江南人民的头上。

第二次“倒八虎”的冲击波是由尚书张升和一批给事中、御史掀起的,他们上章论谏,措词严厉,可小皇帝新婚燕尔,乐得昏天昏地,哪有心思理睬。气得户部尚书韩文在衙门里常常哭泣。户部郎中李梦阳鼓励他率同大臣继张升之后拼死力争,听了部下的批评建议,韩文老尚书振作起来捋须抖肩:“对,对,不死对不起国家。”又征得大学士们的同意,亲笔把李梦阳起草的弹劾奏章改得浅白短小,说是:“奏章深奥,怕皇上不懂;长了,怕皇上没耐心听完。”然而小皇帝还是没有理睬。十月,韩文在朝堂邀集二品以上全体大臣,联合签名上书,形成第三次“倒八虎”浪潮。小皇帝听罢,竟急得哭起来,连晚饭都没有吃,“八虎”先前没有思想准备,因为他们的本意不是与外廷为敌,突遭张升打击,已害怕得相对重泪,九卿大臣再一次要杀他们,他们更是哭啼不止。

小皇帝让司礼监八大宦官与阁老九卿开内阁会议。上午、下午、晚上一连三次会议,司礼监太监王岳等被大臣说服,泄报说:“阁臣们的意见很对。”小皇帝听后,一夜没有玩乐。他从感情上绝不愿杀“八虎”,那是比父母都亲近的“伴儿”啊。从理智上,他也不得不承认“八虎”是祸国的根源。第二天,他召见朝臣,派司礼太监李荣代表自己与廷臣谈判,“希望稍微放宽时间,由皇上处置”,又按“八虎”的请求,要把他们“安置在南京”。然而大臣们坚持非除“八虎”不可。王岳、范亨、徐智三位司礼太监也站在廷臣方面,迫使小皇帝答应明天逮捕“八虎”,大臣这才散朝回家。谁知刘瑾的朋友、吏部尚书焦芳把秘密决定密告了刘瑾。事情到了危机关头,“八虎”中七虎嚎啕大哭,只有原本不为是首领的刘瑾很冷静,率领“七虎”半夜跪在小皇帝脚下痛哭,唤起了小皇帝的怜悯。刘瑾再次施展他的“口才”说:“是王岳等勾结阁臣陷害我们,以便限制皇上。这不是欺皇上年幼么?若是司礼监和皇上一心,外臣怎么敢这么嚣张不听皇上的呢……”继而打滚哀哭。

小皇帝本来就不喜欢刘健、韩文等一帮老头子,舍不得杀“八虎”。之所以违心同意,也是觉得众怒难犯。如今听刘瑾说王岳等勾结阁臣以便限制自己的一番话,竟然信以为真,一时怒火中烧,于是当即下令刘瑾掌司礼监,提督东厂、西厂、三千营。由张升接替刘瑾督十二团营,连夜逮捕王岳、徐智、范亨,发往南京充军。

第二天,上朝的廷臣被眼前的突变惊得目瞪口呆,方知大势已去。皇上,其实是“八虎”,责令大学士刘健、谢迁辞职退休;留下态度不坚决的李东阳主持内阁;出卖廷臣的焦芳和他的部下侍郎王鍪提升为大学士。11月罢免韩文,12月命令给事中每天由寅时至末时12个小时坐班,派锦衣卫监督检查。截杀了发往南京的王岳和范亨,徐智被打断一臂未死。

在粉碎“围剿”中,刘瑾显露出阴谋家两面派的“天才”和残忍的本性,成为“八虎”之首,从此开始了他46个月的血腥统治。

3.巧蔽幼主,狂除异己

明朝制度,司礼监权力极大,所有题奏事情,都要先总报司礼监,它还控制着最大的特务机关东厂和西厂,可以说是集行政权和监察权于一身。可是刘瑾仍不满足,他不愿意小皇帝对自己发号施令。他有两个“征服”小皇帝的“秘密武器”:一个叫“快活”,一个叫“烦恼”。

小皇帝从3岁起就在他的眼睛里长大,他的性情没有刘瑾不了解的。少年天子爱玩爱乐,刘瑾就极力迎合。刘瑾命人修建太素殿,修建天鹅房小码头,还投资巨款在皇宫外修建了一座新式漂亮的宫院,起名叫豹房。小皇帝在这所新宅里,与刘瑾选拔的无数色目——北方西方少数民族的女孩子淫乐,观看优伶作戏,走马乘舟,日不足则继以夜,他哪里还有功夫管什么军政奏章或民间疾苦?这就是刘瑾送给小皇帝的“快乐”。

在他玩得兴致盎然甚至光身嬉戏之际,刘瑾捧来了大叠文件请他到大殿里,让读章官员慢声细调地读,再一本一本地请他批示。起初,皇帝倒还忍着耐性应付,后来,章奏越来越多,终于有一天,他大怒了:“我用你干什么的?事事都来烦恼我!”刘瑾要的就是这句话,从此以后,刘瑾便可以堂而皇之地裁决各种奏章了。这是刘瑾送给小皇帝的“烦恼”开始。刘瑾还按规定把拟行的旨意——即他的意见送到内阁起草圣旨。后来刘瑾干脆不再理睬内阁,而和松江市侩张文冕和妹夫孙聪在家中研究拟旨。其实3个人一对半墨水瓶不满,弄不明白,就叫焦芳提笔润色。可惜焦芳也“粗鄙无学识”,所以,那几年的圣旨,大多“狗屁不通”。刘瑾的权力早已超出了人臣的权力,而成了真正的皇权拥有者。

五储六部长官每天候在刘瑾的门前,等候召见汇报;三品官以下,都要跪着请示;外出公干的京官离京还京都要到刘瑾家告别和报告,而且渐渐成为制度。所有奏章先用红本呈给刘瑾,然后,才用白本送通政司,呈报皇帝。都察院奏章写上了“刘瑾”的名字,他便大怒——也难怪,这几年,谁都哆嗦着称“刘太监”,而没有直呼姓名的。直到向来以整顿纲纪自诩的都察院御史们跪趴着谢罪刘瑾才罢休。可见刘瑾的势焰是何等厉害。还有一个邵宝官至总督漕运副都御史却从未给刘瑾送过礼,刘瑾派人暗示也不承意。及至召见,“瑾大怒”,吓得邵宝蹲倒在地,而且撒尿于地下。刘瑾觉得很威风,向人指处说:“这是邵宝撒的尿。”什么公卿大臣,在刘瑾眼中,鸡毛不如。他骂祭酒(国立太学校长)王云凤“你算什么东西祭酒,一嘴猪毛”。络腮胡子王云凤吓得请他视察太学(太监为人士所不齿,只有唐朝鱼朝恩破例视察过太学)来取悦刘瑾。

明太祖朱元璋曾对子孙有遗训:“士大夫不为我们所用者,当杀身灭家。”刘瑾也心领神会,残酷地排除消灭异己分子。

正德元年十月,围绕大学士谢迁、刘健退休,形成了一系列冤狱。给事中御史刘玉、左都御史张敷华、工部尚书杨守随、十三道御史薄彦徽、戴铣等上书,请求“留用刘健、谢迁,把‘八虎’明正典刑。”刘瑾大怒,派缇骑把他们逮捕,有的罢官流放,有的廷杖致死。南京兵部尚书为此一声叹息,被迫退休。颇有名气的理学大师王守仁(当时是兵部主事),上书替薄彦徽等争理,刘瑾假传圣旨痛打50廷杖死而复苏,贬谪贵州,旋又派人跟踪谋杀。幸亏王守仁聪明,把草鞋帽子扔在钱塘江边,写诗稿塞在鞋里,诗曰:“百年臣子悲何在,夜夜江涛泣子胥。”特务们看了,以为王已投江自杀,方回京复命。而守仁已逃入了深山,他的父亲也被迫退休。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玉露文学】地址:y6go.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相关小说推荐

1谁让他玩游戏王的!

谁让他玩游戏王的!

其他连载274万字

作者:名称被占用

简介:“游玄先生,有很多人都认为,决斗界如今环境愈发阴间,重坑自闭主流盛行,都是作为新一代决斗王的您带歪的风气。对这个说法您怎么看?”有记者在采访时问道。“毁谤啊!纯熟毁谤!”游玄对这种说法表示很愤怒。“凭什么说是我带歪的?”“决斗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