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醉生梦死的南宋奸相:贾似道
天才一秒记住【玉露文学】地址:y6go.com
十二、醉生梦死的南宋奸相:贾似道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诗,乃一位叫林升的人所作,讽刺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君臣们每日留恋天堂杭州,偷安肆乐,歌舞升平,毫无收复中原的决心。那时的南宋王朝,衰败之势已日渐滋显,加上任用了秦桧、韩侘胄、史弥远等几个亲小人、远贤臣的奸相,愈发积贫积弱。王朝的架子虽在,内囊却也空了。谁想到了理宗、度宗年间,又生出一个贾似道来。他在相位十五年,专横跋扈,蒙蔽朝廷,后来虽贬官黜爵,身死木绵庵,却仍遭到人民的唾骂,人们反唇相讥,称他是“蟋蟀宰相”,亡国的祸种!
1.裙带历缘,得势升官
贾似道(公元1213年—1275年),字师宪,台州(今浙江临海)人。其父贾涉,曾任淮东制置使。据说贾涉至中年仍膝下无子,有一次路过钱塘,邂逅了一位胡姓的妇人,遂纳之为妾,这就是贾似道的母亲。
贾似道自小聪明伶俐,读书过目成诵,15岁时,已饱览诗书,下笔成文。但由于贾涉早逝,无人拘管,因而养成了纨绔子弟的放浪气息。他整日里游手好闲,斗鸡走马,饮酒赌博,整个是一名市井无赖。贾似道成年以后,依靠父荫补为嘉兴管仓库的小官吏。说起他的发迹,曾有一段趣闻。
原来,贾似道有一姐名唤玉华,年轻时就被朝廷选中,送入宫中。后来贾似道听说姐姐已被立为贵妃并深得理宗宠爱,便前往临安(今浙江杭州)认亲。一日醉倦,他小憩于栖霞岭下,遇见一个道人,布袍羽扇,从岭下经过。那道人见了贾似道,瞪目看了半晌,叹道:“官人将来功名不在韩魏公(即韩世忠)之下。”果然,到了理宗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贾似道便依靠裙带关系被召入朝。在廷对仪式上,贾似道落落大方,对答如流,使理宗大为喜悦,当即擢升他为正六品的太常丞军器监。
贾似道当上国舅以后,恃着皇帝和贵妃的宠爱,生活更是放荡不羁。他每日或轿或马,出筇于烟花柳巷间,寻欢作乐。有时来了兴致,便带上一大帮宾客,到西湖上纵游宴饮,通宵达旦。一天夜里,理宗登高眺望,见西湖上灯火辉煌,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对左右侍从说:“这一定是似道。”次日打听,果不出所料。对于他这种出格的行径,理宗也渐渐不能容忍,于是派京尹史岩之前去劝诫,让他略加收敛。史岩之看出贾似道并非无能之辈,进谏说:“似道虽然有些少年好玩的习气,但才华横溢,实为国家有用之才。”理宗听了,就升贾似道出知澧州(今湖南澧县)。淳佑元年(公元1241年),朝廷又提拔为湖广总领,掌各路上供财赋,供办诸军钱粮,负责收换湖广会子。
何谓会子?会子是南宋时期为了解决钱荒问题而发行的纸币。宋朝每年都有大量的铜钱流往海外或被地主富豪藏匿起来,造成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越来越少。因此到了南宋,出现严重的钱荒。公私交易和军政开支都不得不主要依靠纸币代替现钱使用。开始,南宋朝廷还屡次用库存金、银、铜钱进行兑换,以防止会子贬值。到史弥远当权后,大量印造新会兑换旧会,造成了币值跌落,人民为此怨声载道。因而收换旧会在当时被看成是一桩苦差事。但贾似道巧妙运作,很快就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了朝廷的嘉奖,认为他“器质拔俗,机警过人”。这时,贾似道未满29岁。从此,贾似道连年加官进爵,步步高升,历任沿江制置副使、京湖制置使、京湖安抚制置大使等职。淳枯十年(公元1250年),他以端明殿学士的头衔移镇两淮,成为封疆大吏。四年后,朝廷又升他官,加同知枢密院事、临海郡开国公。宝佑六年(公元1258年),他改任两淮宣抚大使,掌握了军政大权。
贾似道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平步青云、飞黄腾达,除了皇亲国戚这一层主要关系外,不可否认他有自身才能的因素。当时,他的手下聚集了众多门客,文人如廖莹中、翁应龙、赵介如,武臣如夏贵、孙虎臣等,都很有名。这批人无疑成了他的有力助手。他在当京湖制置使期间,起用名将李庭芝为制置司参议。后来他移镇两淮,又与李庭芝议定在清河五河设置栅栏,增设淮南烽火台120处,加强了沿江的防御。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他留李庭芝权知扬州。李庭芝办事果断得力,深得理宗赞赏。可见那时贾似道还是比较善于识人用人的。但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南宋末年的官场已经十分腐朽黑暗,官员们大多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之辈。贾似道20余岁便进入这个“大染缸”,耳濡目染,自然参透了不少的“玄机”,加上他从小受邪僻生活的影响,所以很快就学会了投机钻营、奸贪诈伪的本领。随着皇宠日隆,连丞相董槐也怕他三分,凡事迁让。例如董槐曾经想授予孙子董秀淮东总领的官职,因听说贾似道已在理宗面前密奏不可,只得无奈作罢,另外改派了与贾似道素日交好的陆壑赴任。当朝丞相的谦让,足见贾似道此时已成为权倾朝野、炙手可热的重要人物。
2.率军御敌,秘密求和
南宋自高宗赵构开国以来,代代向金国纳币称臣,备受侵扰与欺凌,虽屡有报仇雪耻之念,但终因力量薄弱而只得忍气吞声。到宁宗之世,西北的蒙古族兴起,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以后,即向金朝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给金带来严重威胁。金宣宗二年(公元1214年),被迫南迁汴京,以避其锋。为了解决军事上和财政上的困难,金朝决定“南窥江汉”,企图弥补蒙古人给金造成的损失,从南宋方面取得一些补偿。金人甚而轻蔑扬言:南兵怯弱,不堪一击,只须劲旅三千,就可纵横江南。金国这一行动,引起了南宋君臣的极大恐慌。正在手足无措之时,蒙古派使者来南宋计议夹攻金朝,并许诺事成之后,将河南归还宋朝。南宋福臣喜不自胜,认为是桩便宜的交易,又可遂久蓄的复仇心愿,就轻率地答应了,极少考虑到北宋与金“海上之盟”(1320年北宋与金订立的盟约)、1127年金却背盟攻入汴京灭掉北宋的前车之鉴。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孟珙出兵北上,与蒙古军同围金哀宗于蔡州(今河南汝南县)。同年正月,城破金亡。这时,蒙古提出以陈州、蔡州为界。西北的土地尽归蒙古管辖的无理要求,怯懦的南宋慑于蒙古的强大,只得默认了。但等到蒙古退兵后,又懊悔自己的失误。在没有正确分析具体形势的情况下,南宋贸然决定出兵占据殽山和函谷关,收复三京(开封、洛阳、归德)。宋军出师后,虽然轻易地占领了开封和洛阳,但由于孤军深入,在离洛东30里地休息时,遭到了蒙古伏兵的迎头痛击,使这支先遣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只剩少数残卒遁归。开封等地的守兵,也因粮草不济和蒙军决黄河水以灌开封而南撤。南宋的复兴大计最后以惨败告终。蒙古本就对江南膏腴之地垂涎已久,乘此以南宋“背盟”为借口,大兴“问罪之师”,纵兵攻入江淮、汉水之间。自此,兵端大起。
宝佑六年(公元1258年)初,蒙古大军分三路南下侵掠。蒙哥汗亲率主力军侵入四川;皇弟忽必烈攻打鄂州;侵入云南的兀良哈台北上夺取潭州,然后三军会合,东向围攻临安。蒙军来势汹汹,南宋朝野上下莫不震动。在这紧要关头,理宗急忙拜贾似道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命他出兵汉阳,声援鄂州。怎奈贾似道本是文人出身,既不懂军事谋略,又缺乏实践经验和胆识,因而在战场上丝毫无用武之能。部将高达每见他督战,就嘲弄地说:“书生有何能耐!”拒绝执行他不合实际的指令。士兵们遇事也不向他请示。贾似道对此十分恼火,但也无可奈何。鄂州的局势一天天凶险,城池一度被攻破。幸而守将高达能征善战,与曹世雄、向士壁等人竭力拒守,多次击退了蒙军的强攻。
贾似道此刻早已被战争的残酷吓破了胆,为了早日结束战争,返回安逸的临安,他竟背着朝廷和诸将,秘密派遣心腹宋京到蒙古营中求和。忽必烈见鄂州指日可下,哪里肯罢手,断然拒绝,贾似道的投降阴谋落了空。恰巧这时,传来了蒙哥汗在合州(今重庆合川)钓鱼城身中飞矢而死的消息。在前线督师的主帅忽必烈听说国中大臣阿蓝答儿等人企图谋立阿里不哥为可汗,顿时慌了手脚,急欲班师回朝争夺汗位。贾似道获悉后,赶紧又遣宋京再次议和,表示愿意纳币称臣,划长江为界,每年供奉银20万两,绢20万匹,对于这送上门的好处,忽必烈当然求之不得,立即应允。事情议定后,忽必烈命张杰、阎旺率少数军队留守,以等待兀良哈台的队伍。自己则领着大队人马,匆匆拔寨北归。
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春,兀良哈台在潭州失利,遂奉忽必烈之令,引兵入湖北与张、阎二人会合,准备撤退到黄州新生矶作浮桥渡河北还。这样的形势,实为南宋提供了大举反攻的极好条件。但贾似道坐失良机,只采取了一个小小的军事行动。他按照刘整的计策,命夏贵率领舟师攻断浮桥,进兵白鹿矶(今湖北鄂城市西),杀伤殿后敌军170人。这场胜利,在整个战局中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而贾似道却借此大做文章,上书表功:“诸路大捷,鄂围始解,江、汉肃清。宗社危而复安,实万世无疆之休。”见《续资治通监鉴》卷176。至于他私自签订和约一事却只字不提。宋理宗受到蒙蔽,以为贾似道立下了不世之功,特下诏褒美,加封他为少傅、右丞相。贾似道还朝时,理宗又命文武百官到郊外恭候凯旋,并在朝中举行盛大的典礼为他接风洗尘。贾似道对自己的“功绩”也甚是得意,便指使他的门客廖莹中等人编撰《福华编》,来颂扬他在鄂州一役中的出色表现。
是时,忽必烈已在开平(今多伦)继承了汗位。由于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平息内部矛盾,一时无力再向南宋用兵。于是忽必烈派翰林侍读学士郝经为使者前往南宋表示修好息战,同进催督贾似道以前应允的岁币银捐。贾似道清楚,一旦郝经进入国门,他的弥天大谎就会被揭穿,到时候,自己将死无葬身之地。为了掩盖投降的罪行,他密令淮东制置使李庭芝将郝经扣押在真州(今东苏仪征),采取掩耳盗铃之术,继续蒙蔽朝廷。殊不知他今日之举,竟成忽必烈后来再次大举南侵的借口。
3.谗容能臣,祸乱朝政
鄂州解围,为贾似道捞取了不少的政治资本,提高了他在朝中的威望,宋理宗更是视其为股肱大臣,再造恩人。然而贾似道也通过这次经历,觉察到不少人对他心存不满。因此。他一登上相位,首先就开始着手清除异己。第一个目标,就是左丞相吴潜。
当初贾似道还在汉阳军中时,南宋诸路兵马都聚集于鄂,长江下游布防空虚。蒙古兵一支人马乘机经永(今湖南零陵县)、全(今广西全县)进入潭州,直接威胁江西。吴潜为了防止蒙军沿江而下,便建议贾似道移驻黄州。黄州虽然地处下游,实为用兵要冲,当然也就很危险。贾似道接到朝廷命令后,顿足大骂:“吴潜这老匹夫,存心想置我于死地!”但又不敢违抗,只得吩咐孙虎臣领700精骑护送。谁想刚行至苹草坪,前面的哨兵就报告说发现一队北兵。贾似道连呼:“我命休矣!”吓得魂飞胆丧。孙虎臣将他藏匿于林草间,率军迎敌。等北兵走近,才看清原来是江西降将储再兴率领的老弱部队解押着劫掠的金帛子女,正运回北方,储再兴骑一头牛在前面带路。于是孙虎臣毫不费力地活捉了储再兴,使贾似道安全抵达黄州。但贾似道这场虚惊却非同小可,从此恨透了吴潜,随时想找机会弹劾他。贾似道耳闻吴潜曾反对理宗立忠王赵祺为太子,使得理宗大为恼火,觉得这是一件可以利用的事,遂想出一条毒计来,他私下使人造成飞谣,教宫中小内侍于天子面前歌之:
大蜈公,小蜈公,尽是人间毒虫。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足智多谋的故事》转载请注明来源:玉露文学y6go.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