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奇童毛奇龄
玉露文学【y6go.com】第一时间更新《才艺智慧》最新章节。
双高奇童毛奇龄
毛奇龄,字大可,又字齐于,号初晴,是清朝初期一位著名的经学家。
他小的时候,曾以十三岁考中秀才而被传为佳话,更以刻苦读书、勤奋好学而被称为“双高奇童”。
对于毛奇龄“双高奇童”的来历,还须从他小时候就勤学苦读谈起。
公元1623年7月28日凌晨,一个婴儿呱呱降生在江苏萧山的一个书香门第中,父母为他起名叫毛奇龄。由于他天资聪慧,又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自幼便喜欢读书,四岁读《大学》,过目就能背诵下来,正如《清史稿·毛奇龄传》中所记述的:“四岁,母口授《大学》,即成诵。”
别看毛奇龄的年纪小,读起书来却十分刻苦。他每日黎明即起,去一个小树林中背诗,直到母亲再三去叫,才回家吃饭;晚上,他挑灯夜读,常常是父母都睡觉了,他还要坚持读几篇;严冬,他手冻得不能屈伸,便反复搓上几遍,再继续写字;三伏天,蚊叮虫咬,他不觉得,汗水流进了眼睛,他用毛巾擦擦照读不停。
由于他长年坚持不懈,三年中便读完了“四书”和“五经”。
他家既为书香之家,藏书当然不少,仍被他很快就读完了。他父亲有一个叫祁季孙的朋友,藏书众多,他便常去借阅。祁季孙对毛奇龄的聪明久有所闻,当然乐意把书借给他,不过给他作了两条规定:一是限期归还;二是每读一部书,必须把读后的收获记载下来,到还书时一并送给他。这一来,更加激发了毛奇龄读书的积极性和刻苦性。
一晃两年过去,毛奇龄去还借读的最后一本书,祁季孙让人把毛奇龄读过的书全部装在一部车子上,把他写的读书笔记装在另一部车子上,带着毛奇龄一块来到毛家,对他的父母说:“看见了吧,这就是他两年来在我那儿借读的书,和奇龄的个子一样高;这是他读书后写的读书笔记,也几乎和他的个子一样高。现在,我把奇龄也带来了,送给你们一个‘双高奇童’!”
此时,院中来了不少人,听了祁季孙的介绍,又看到毛奇龄读过的那车书和写的那车读书笔记,无不叹服地称赞说:“‘双高奇童’,名副其实!”
毛奇龄的父母更为儿子的少年有志而高兴,为祁季孙两年来对儿子的悉心培养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公元1636年秋,萧山举行童子试,毛奇龄也由他父亲的好友祁季孙带了去,准备参加童子试。这年,毛奇龄仅十三岁。
所谓童子试,和童子科不同。童子科是朝廷选拔十岁以下有才童子而设的科目,通一经,并通《孝经》、《论语》,每卷能背诵十篇的可以做官;每卷能背七篇,赐出身。所谓出身,就是一种资格,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毕业证,有了“出身”,就可以做官。而童子试则不同,童子试是科举时代比赛性的考试,也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参加这种比赛性的考试,不分年龄大小,一律称为童生,考中者授予“秀才”称号。“秀才”只是一种荣誉称号,而不是官职。
毛奇龄来到考场一看,人山人海。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四五十岁的中年,也有二三十岁的青年,最小的也是十六七岁的青少年了。只有毛奇龄年龄最小,头上扎着朝天辫,带着一脸稚气,十分引人注目,不大一会儿,便围来了许多人。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开局成为柔弱虫母》《肝到厨神才算开始》《我的梦境可以捡到至宝》【混混中文网】《她是S级哨兵们的白月光圣女》《赤心巡天》《捻转步舞曲[花滑]》《郎欺》【vivo小说】《剑阁闻铃》
天才一秒记住【玉露文学】地址:y6go.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