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才艺智慧
导航

汪应辰苦读中状元

天才一秒记住【玉露文学】地址:y6go.com

汪应辰苦读中状元

公元1135年8月,汪应辰参加京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会试中试,殿试的时候,考试的题目是“吏道、民力、兵势”。汪应辰在答卷上写道:“我认为,治国最重要的问题,在于以‘诚’为本。皇上作为人主,只要能身体力行,做到这一点,其它的一切问题就都好办了。”

高宗看了他的答卷,十分满意,认为他的回答切中要害,并认为此人必定是一个十分老成持重的人,于是钦定其为一甲第一名,即头名状元。不料,当金殿唱第时,高宗看到的竟是位年仅十八岁的少年,不由得对文武百官叹道:“这样的年龄,能写出这样成熟老练的文章来,真是个奇才啊!”

当高宗了解到,他钦点的这位少年状元郎,竟是因家中贫寒,借柴草之火光读书成才的,更是惊叹不已。尔后,高宗又认为这位少年状元郎原名“汪洋”,有语病,便将“洋”字改赐为“应辰”,并特地写了一篇《中庸》赐给他。于是,汪应辰借柴读书的事迹,随着圣上亲赐《中庸》的最高奖赏,轰动了整个朝廷。

汪应辰,字圣锡,本名洋,信州玉山(今江西省玉山县)人。史书说他:“幼凝重,异常童,五岁知读书。”汪应辰小的时候读书还有个特点,即善识奇字。就是说,一些常人不认识的奇怪字,他都能通过翻阅资料查个明白,大人们对他都感到惊奇。

汪应辰的家中十分贫寒,他的父亲虽然是县衙中的一名弓箭手,但收入微薄,连全家人穿衣吃饭都难以维持,哪里还有钱供他买书读?尽管如此,仍扑不灭汪应辰心中强烈要求读书的火焰。没钱买书,他便找人去借。因为借书时间有限,要按期归还,而有些篇章、段落,他想长期保存下来,就要进行抄写;这样,就必须抓紧时间读。他白天读,晚上也读;但晚上读书,买不起灯油,怎么办?他曾效法古人,借月光,借雪光,但又感到不是长法;他又借柴草的火光、炉灶的火光读,然而时间一久,他感到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晚上读书的问题,于是苦思冥想。这一天,他又把柴草点着,借光读书。他突然看到,柴草中有一根树枝火苗很旺,当其他柴草烧尽后,这根树枝的火苗依然很旺。他急忙拿起一看,竟是松枝。这使他忽然明白:松枝油性大,完全可以点着当灯用。

汪应辰的这一发现,使他彻底解决了没灯油读书的问题,他心中很为高兴。于是,他便上山砍来许多松枝,每天晚上靠点着松枝读书。当他十岁的时候,不仅熟知经典,而且善写诗文,能作对联,成了远近闻名的小才童。

一天,外乡学校的一位教书先生听到了他的名声,半信半疑,便去一探虚实。

当他见到汪应辰后,用半开玩笑的口气问道:“韩愈十三能文,今子奚若?”

这意思是说: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十三岁的时候,就能写出很好的文章了,如今你若和他相比,能赶得上他么?

汪应辰听了,感到无法正面回答,便稍加思索,不卑不亢地反问了一句:“仲尼三千而论道,惟公其然。”这句话是说,春秋时期有个大圣人孔仲尼,能面对三千弟子讲演,论述天下的大道理,先生你也该像他那样,才能称得上一位真正的教书先生。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才艺智慧》转载请注明来源:玉露文学y6go.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相关小说推荐

1一事无成的我只能去当海贼王

一事无成的我只能去当海贼王

其他连载210万字

作者:爱吃咸鱼的老虎

简介:诺顿萨格一直以来就有个梦想,那就是当个地主富豪,有个大地盘,让很多人靠着他吃饭,再请几个秘书,雇一群小弟,有事作威作福,无事看舞听曲...凭借着穿越带来的‘北斗神拳’外挂,他觉得......